“少年强则中国强,体育强则中国强”。在广袤的吉林大地上,长白山巍峨耸立,松花江奔腾不息。这片孕育了坚韧与活力的土地,如今正以创新之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青少年体育发展之路。我省以组织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“唤醒”“夯基”两个工程,开展“植入行动”和“引苗计划”的“211”战略规划,如同一股清泉,为我省青少年体育注入了蓬勃生机,书写着新时代的“吉林答卷”。
唤醒工程:重塑体校根基,筑牢人才培养主阵地
“体校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根,根强才能叶茂。”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“唤醒工程”的初衷。面对基层体校功能弱化的困境,我省以固本培元为核心,让体校重新成为人才培养的“孵化器”。
全省79家体校迎来了常态化督导检查,从制度建设到日常管理,每一个环节都被纳入规范化轨道。体校与中小学、社会俱乐部的“手拉手”合作,让课余训练不再受场地和师资限制。在长春市的一家由社会俱乐部与小学共建的足球青训中心里,孩子们放学后奔向球场,专业教练的指导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。这种“开门办训”模式,让选才渠道从单一的体校扩展到社会培养双驱动,社会体育组织也能在赛事举办、人才输送中获得与体校同等的待遇,极大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的热情。
近600万元专项经费的投入,为34个重点项目在48家基层训练单位重新布局。短道速滑、滑雪、摔跤等吉林传统优势项目得到强化,同时兼顾全运会、冬运会备战需求,让体校训练功能全面恢复,为竞技体育储备了源源不断的“新鲜血液”。
展开剩余77%夯基工程:以赛事为脉,激活校园体育一池春水
“以前我省县级的中小学运动会项目少、参与度低,现在不一样了,仅‘三大球’比赛就能吸引上千学生报名。”省体育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着“夯基工程”带来的变化。自2023年起,吉林省从省级体彩公益金中划拨专项资金,为每个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的县(市、区)提供5万元基础扶持,增设项目还有额外补贴,平均扶持资金达7万元。这一政策如同和煦春风,让县级中小学运动会焕发生机。
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,更是选才的窗口。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(冬季项目)上,我省代表团以54枚金牌、59枚银牌、53枚铜牌的优异成绩,在各参赛代表团中独占鳌头,充分展示在冰雪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效。
近年来,我省向国家队输送了张添翼、陈梦粤、刘梦婷、张楚桐等一大批优秀年轻运动员。在2024年第一届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上,我省代表团收获武术、跳绳、田径等项目一等奖,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;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“三大球”运动会上,吉林男足获得全国季军;长春市108中学女篮问鼎2022-2023中国初中篮球联赛全国总冠军;吉林田径、摔跤、射击等项目也在全国大赛中屡创佳绩,展现了我省青少年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竞技水平。
省、市、县、校四级赛事体系的建立,让青少年体育赛事形成了完整的“金字塔”。从校园班级赛到省级锦标赛,从“奔跑吧·少年”到“百万青少年上冰雪”,多样化的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向运动场。在延边州,冬季的滑雪场里满是中小学生的身影,他们在冰雪中感受运动的快乐;在长春市,暑期的足球夏令营让孩子们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。赛事的蓬勃发展,不仅提升了青少年的参与度和体质健康水平,更培养了他们的运动习惯和竞技精神。
植入行动:融合为魂,构建体教协同新格局
“体教融合不是简单的‘体+教’,而是要像毛细血管一样,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。”这是我省推进“植入行动”的核心理念。如今,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成为融合的重要载体,“一校一品”“一校多品”让每个学校都有了自己的体育招牌。
退役运动员进校园,为校园体育注入了专业力量。在专业运动员的加持下,长春市平泉路小学速度滑冰、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的软式曲棍球……这些特色项目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运动技能,更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。令人欣喜的是,小学、初中、高中“一条龙”的对口升学机制,让有运动天赋的孩子能在升学过程中保持训练连续性。“以前担心练体育影响升学,现在从小学到高中都有衔接,孩子能安心训练了。”一位学生家长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。
引苗计划:开放为“翼”,拓宽人才培养新空间
“人才培养不能关起门来搞,要打开门窗,让新鲜空气进来。”我省以“引苗计划”为抓手,构建起开放型的人才网络。多渠道选才让更多“千里马”被发现:基层体校推荐、赛事现场观察、社会公开报名……无论孩子来自哪里,只要有天赋,就能进入培养体系。
在与省外业余训练单位的合作中,我省“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”。与新疆的冰雪项目人才合作、与浙江省的水上项目交流,让我省的体育人才培养视野更加开阔。“我们输送或引进的各类运动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,经过系统训练均在国内比赛中收获较好的成绩。”省体育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开放合作让我省在保持本土优势的同时,实现了人才的“为我所用”。
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,让培养更加科学高效。每个运动员的训练数据、比赛成绩、体能指标都被详细记录,专家组定期分析评估,动态调整训练方案。在省体育科学研究所,工作人员通过系统调出一名短道速滑选手的成长曲线:“从12岁到15岁,她的爆发力提升了23%,这与个性化训练方案密不可分。”
白山松水间,吉林省青少年体育正蓬勃发展。用创新破解难题,用融合凝聚合力,用开放拓展空间,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,更让体育运动成为青少年成长的“健康必修课”。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,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,为中国竞技体育的未来培育着无限可能。
作者:张宽
责编:秦楚越
编审:裴晶莹
监审:董杰
发布于:吉林省盛达优配-专业炒股配资咨询-股票配资有哪些门户网-168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